
經歷一輪罕見的「大辭職潮」後,不少在疫情期間退休的銀髮族,特別是依賴固定收入維持生活的人,在瘋狂通脹之下都重返工作崗位,以免辛苦存下的養老金和投資儲蓄提早耗盡。

CNN報道,來自鳳凰城的迪帕斯特納(Joe DiPastena)是個自由工作者,很多時候都專職平面設計,新冠疫情前年初爆發後,64歲的他有見工作量大減,於是順勢提早退休。當時他還對個人財政狀況充滿信心,不料到了今年他有了新的想法。
標準普爾500指數去年上漲27%之後,今年上半年卻是50多年來最糟糕的表現之一。迪帕斯特納眼見投資回報減少,開始變得非常緊張,連財務顧問也建議他多項應對方案,他再三考慮之後,覺得應付風暴的最佳方法,就是重返工作崗位繼續賺錢,因此6月開始出任產品專員,工作領域與他之前的職業完全不同。
富國銀行高級經濟師豪斯(Sarah House)表示,疫情前年爆發後,有些人失業或選擇提早退休,後來房價和股市上升,通脹率又低,這些人只要有自置居所,經濟狀況理應還算良好,可是通脹去年開始穩步向上,現在更飆上40年新高,股市又一直出現拋售情況,即使投資組合持有大量債券,淨值也明顯強差人意,很多人的生活因此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,經濟衰退的擔憂也迫在眉睫。
投資產品價值下跌,不是上班族規劃退休時面對的唯一問題,通脹等許多未知數和風險因素都要考慮其中。不過,很多人都未必預計到,全美通脹率會按年升超過9%,對於依賴固定收入生活的人士來說,高通脹率自然造成嚴重影響。
佛州註冊財務規劃師紐厄爾(Kyle Newell)也表示,近期的通脹率遠高於業界在建模中使用的平均水平,「就一般生活費用而言,計劃通常只會假設通脹率2%到3.5%」。
59歲的韋安特(Connie Weyant) 在2019年退休,結束近40年的政府工作時,曾經跟財務規劃師討論,返回維珍尼亞州的自置居所,然後依靠養老金和投資儲蓄安享晚年,但沒料到通脹率如此驚人,即使過着非常基本的生活,所有費用都以倍數增長,特別是建築材料價格。
韋安特透露家中的浴室需要翻新,但由於供應鏈中斷和建築材料價格上漲,整項工程所需費用令她震驚不已,惟有4月開始從事兼職工作,幫補開支之餘也舒緩半恐慌情緒。
58歲的唐納森(Bill Donaldson)退休前是軟件工程師,整個職業生涯都在鳳凰城一家大企業度過,疫情前年爆發後幾個月,他確保401k退休福利計劃和養老金準備妥當後,便決定向公司申請自願離職。
由於退休時只有56歲,唐納森當時決定使用非退休賬戶維持生活,以免遇到任何提早取款的懲罰。唐納森一直計劃退休後從事兼職工作,以便保持活力和嘗試新事物,然而到了今年初股市開始下跌,消費品價格又開始上漲,唐納森察覺退休生活未必如預期一般順利,因此當招聘機構聯絡他,他馬上答允擔任全職外包商,為一家航空航天公司提供服務,「這份工作消除了退休金被蠶食所帶來的憂慮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