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置業的傳統智慧是「地位、地位、地位」,但是近年因氣候變化而飽受海平面升高問題威脅的邁阿密,「地勢、地勢、地勢」已成建築界的重大指標。在距離邁阿密只有15分鐘車程的黑人區「小海地」,華人、白人、富人一直敬而遠之,但原來這裏的地勢比沿海地區高出3呎,竟因此而成為下一個豪宅區。外資紛紛湧入收購囤地,令當地房租飆漲,商家和居民都難以生存,政府更在背後力撐地產發展,計劃在這裏興建價值10億元的現代化社區和商業中心,名叫Magic City!
氣候變化是全球得面臨的危機,但在邁阿密卻出現「危機變商機」的現象!邁阿密因為地勢偏低,近年來飽受海平面升高問題威脅。科學家預計,未來10年邁阿密在天文大潮時出現晴天水浸的機率,暴增400%;邁阿密海灘大部分地區,將在本世紀末沉入水中。
雖然一些科學模型預測的兩極冰川不斷融化,南佛州到2100年將被升高至少10呎的海平面淹沒,但是,不必等到世紀末,未來20年間,就算海水只上升12吋,邁阿密15%的土地已不能居住,首當其衝就是建於沿海的高級房產。
邁阿密有居民指出,每次只要風暴來襲,公寓前的街道就會水淹,有時候沒下雨也照樣水浸,商鋪要常備沙包應付。
每年颶風季節,更是邁阿密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,當「氣候變遷」、「海平面升高」這類名詞,進入邁阿密居民的日常生活,有錢人想辦法將豪宅改建墊高,卻發現於事無補。因為海水以後只會升高,不會降低。
邁阿密南灘豪宅區地勢,最多不超過海平面9呎,有的地區甚至只有7呎、6呎,全部逃不掉水淹命運。
中國人大手掃物業
距離邁阿密約15分鐘車程的「小海地」社區,一直是居住大量海地移民的黑人區。原本這裏中低價位的房產,因為地勢足足高出海平面10呎,暗中成為大發展商下一個豪宅區。
然而,很多當地居民不知道這個計劃,近年見有人上門出價,大意地賣掉房子。大手掃物業的投資者,包括手持大量現金的中國及南美商人。
在小海地居住多年的巴斯蒂恩(Marleine Bastien) 說,「很多人被游說以低價賣掉家園,或是放棄這裹的生意,他們完全不知道建豪宅區這件事。」
外資在市內大舉插旗下,現在的小海地社區內,許多正在裝修的空置房屋,業主都不是本地人。
「我們以前認為小海地的吸引力在於它靠近邁阿密市中心、靠近兩個機場、靠近海灘;我們不知道最值錢的地方,是這裏在更高的海拔。

邁阿密市議會在6月28日以3:0通過,批准發展商在小海地興建10億元的「魔幻都市」(Magic City) 計劃,當地居民才恍然大悟!
「魔幻都市」位於NE 62街一帶,項目佔地18英畝,集合商用及民用單位,豪宅樓高可建至25層,分15年完成。
當地屋價升了一倍
小海地的房屋,因為華人及白人不願遷入,一向極難脫手,所以遇到有人持現金拍門出價,當地居民還以為天降橫財。他們獲悉10億元的重建計劃通過,紛紛後悔不已。現時當地的屋價,已比18個月前升了一倍,升勢仍在持續。
房價升,房租漲,一切都跟着漲,原本的居民無法生活。社區的孩童教育中心,已經為此搬遷三次。據邁阿密市政府數據顯示,40%小海地的居民,生活在貧窮線之下。
巴斯蒂恩是小海地居民代表,6月28日議會投票日曾發起請願行動,但為時已晚。儘管居民大力反對,但當建商提出以3,100萬元回饋社區做為補償,「魔幻都市」建案就在邁阿密市議會過了關。
「發展商及市政府,就是看中小海地的地理優勢,搶奪海地移民的社區。」巴斯蒂恩說。
然而,發展商否認以低價購地,更堅持小海地的地勢不是建豪宅考慮因素之一。
邁阿密市長 蘇亞雷斯(Francis Suarez)說:「你有想過有一天房價竟然倍翻,過去的低價地區因為地勢高,比海灘區更有價值嗎?我不會將此與氣候變遷做聯想,我認為這是都市發展其中一個面向。」

身為共和黨員的蘇亞雷斯,堅持將房價與氣候變遷劃清界線,強調已經花了4億元,幫助移民社區居民,保住自己的家園;但這筆錢花在哪?小海地居民很無奈。
「魔幻都市」的開發商由三大邁阿密地產發展商Plaza Equity Partners、Metro 1 ,及Dragon Global組成。
「魔幻都市」開發商副總裁 史柯勒(Max Sklar) 解釋說:「我們收購的地都是舊式工業區,這些倉庫或空地沒有經濟價值可言,我們的目標是為這裏創造出經濟價值。」
史柯勒重申,開發商在小海地買土地時,氣候變遷的確是公眾關注的問題,但不是其買地考量的因素。 巴斯蒂恩力阻開發商改變小海地,但他的鄰居艾爾文坦(Leonie Hermantin) 卻對「魔幻都市」這項投資表示歡迎。「即使小海地今天不建豪宅,舊社區高檔化(gentrification) 也遲早來臨,小海地的人無論如何都無法負擔得起這裏的住房。」她搖搖頭說道:「地產發展商不是政府,照顧窮人的房屋政策是政府的責任。」
■撰文:趙冬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