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醫療界最新研究發現,接近1/4病人住院期間曾遇到不同種類問題,可能導致其健康受損,最常見的是藥物引起的風險。專家形容,醫療體系仍需改善服務,確保病人得到安全及妥善的照顧。

《新英倫醫學雜誌》(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)刊登報告,調查人員整理了2018年,波士頓地區11間醫院2800餘名病人的紀錄後,發現當中663人經歷過至少1次負面事件,足以對其健康產生暫時甚至永久影響,比例相當於24%。研究期間,團隊排除了留院觀察、臨終關懷、成癮治療或精神疾病等案例。
專家表示,儘管醫療界數十年來不斷努力,但全美醫院在提高安全方面仍然任重道遠。率領這次研究的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(Brigham and Women‘s Hospital)醫生貝茨(David Bates)形容,數字令人失望但並不至於震驚。
統計發現,663宗負面事件中222宗可以預防,意味著當中牽涉人為錯誤,相當於總案例的7%左右;29名病人經歷嚴重的可預防不良事件,佔入院總人數1%;1宗死亡個案可以預防。調查也顯示,大多數負面事件的結果無法避免,包括某些藥物的已知副作用,或與手術的相關風險等。
最常見的負面事件與醫院處方藥物有關,比例接近40%;手術與其他醫療程序佔 30%左右;其次包括跌倒、褥瘡之類的可預防「患者護理事件」,比例為15%。
研究亦發現醫院在特定領域取得進展,院內感染僅佔負面事件的12%左右,與1991年的同類數字相比顯著下降。
醫療專家認為,醫學進步亦引發新風險,雖然業者已經消除部分可造成損害的因素,但亦出現了涉及新藥物、新療法的負面事件。實際舉例的話,全美自1991年至今的30多年來,藥物種類愈來愈多,但藥物引發的錯誤也相應增加。
專家形容,新的醫療技術猶如雙刃劍,部分藥物的治療指數(TI)較小,即治療效果與危險劑量之間的差距相近,需要更嚴密監察並預測潛在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