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新人口數據顯示,全美今年首11個月的死亡人數有所下降,但是比新冠疫情爆發之前高出至少13%。CDC的數據也反映,全美超過3,500宗死亡個案與俗稱「長新冠」的後遺症有關。


若按階段解讀2022年死亡數字的話,全美今年1月約有7.3萬人染病死亡,是疫情爆發以來第3高的單月數字;到了4月,每月新冠死亡人數降至4,000人以下;11月的又變為1.6萬人,較去年同期多出1倍餘。
專家解釋,由於人口總數一直增長,因此死亡人數也逐年上升,而在新冠疫情影響下,去年是國家歷史上人命損失最多的一年,也因為去年的基數龐大,因此今年若能延續之前11個月的趨勢,將是2009年以來首次按年死者人數下降的一年,全年總數會比去年下降約7%,較前年下降約3%。
但統計也顯示,雖然整體數字有所下降,但情況尚未恢復至疫情爆發前的水平,今年最終數目可能仍比2019年高出至少13%,而且與過去2年一樣,新冠肺炎仍是民眾第3大死因,僅次於常年排在榜首的心臟病和癌症。自2020年初以來,全美累計超過108萬人死於新冠肺炎。
CDC在14日的報告中,也首次發布了關於「長新冠」後遺症的狀況,估計從前年 1月到今年6月,全美大約有3,500人因此死亡,佔死亡總數大約1%。報告同時表示,白人的感染和染病死亡率比其他族群都要低,但近80%「長新冠」死者都是白人,非裔比例超過10%,西裔佔約8%,大多數死者都是長者。
專家表示,「長新冠」複雜而且難以診斷,對國民健康以及醫療保健系統構成持續威脅。有醫生承認,患者和醫護人員都對「長新冠」認識不多,病人難以接受治療,加上專科診所缺乏資金,診斷、治療相關聯的數十種症狀也非常耗時。
聯邦政府官員曾預料,新冠病毒未來幾年還會繼續傳播,國會因此正考慮是否資助「長新冠」的研究。聯邦8月已為此推出「國家研究行動計劃」(National Research Action Plan),除了更好地了解預防、診斷、治療策略外,也將健康公平列為計劃的「指引原則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