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份新的 Change.org 請願書正在尋求將佛州西南部的李縣(Lee County)更名為李小龍縣。佛州在南北戰爭前是蓄奴州份,由邦聯將軍羅伯特.李(Gen. Robert E. Lee)統領南軍,以其命名的地區和街道及他的雕像遍佈美國多地,但近年被視為種族仇恨代表。


上月在Change.org發起網上簽名運動的民間組織叫「地下藝術中心」(Artsemble Underground) ,總部在佛州,不是一個亞裔團體。
該組織負責人韋弗(Brian Weaver) 表示,要在佛州和全國範圍內根除種族主義,所以呼籲為李縣進行品牌重塑,而不是完全更名,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,但同時讓李縣背後保留一個有代表性的故事,「我不喜歡住在李縣,它不會讓我感到驕傲。」
韋弗在Change.org的請願書中,解釋選擇李小龍代替李將軍作為縣同名人物,因為李小龍為國際知名演員、武術家和流行文化偶像,「他幫助改變了美國電影中對亞洲人的刻板形象。」
韋弗說:「我們不是在試圖改變我們的過去,而是在努力改善我們的未來,還有什麼比使用一個鼓舞人心、積極有影響力的人物作為縣名更好的方法?」
李縣最初於1887年在著名邁爾斯堡(Ft Myers) 居民和邦聯上尉亨德利(Francis Hendry)的要求下命名。亨德利是李將軍的忠實支持者。
儘管李將軍在內戰期間(1861-1865)造成了數十萬美國人的死亡,李的家族更擁有數百名黑奴,但美國內戰結束後,他變成了南方家傳戶曉的傳奇英雄人物。
然而,美國近年出現愈來愈多對李將軍雕像和地區命名的反對聲音,尤其是去年非洲裔弗洛伊德(George Floyd)被警察拘押時死亡的案件發生後,要求社會公平和種族公正的抗議事件不絕,李將軍成為象徵種族主義和白人至上主義。
9月8日,在維珍尼亞州首府里士滿(Richmond)聳立131年的12米高李將軍雕像,被當地政府移除。
李縣官員表示,該縣不會就更名做出決定。根據歷史記載,李將軍生平從未踏足過西南佛州。
■曾珍娜報道 (勁料網版權,嚴禁盜版轉載)

■Change.org上尋求將李縣更名為李小龍縣的請願書,惟簽名人數廖廖可數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