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女性產後1年正是抑鬱症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高風險時期,包括佛州在內,全國多州政府為了改善問題正積極立法,將聯邦「醫療補助」(Medicaid)的產後保障期,由原定的60天延長至1年,方便新為人母的民眾及時檢查並醫治疾病。但經濟學家及業內人士表示,預算緊縮令部分州府卻步,不少診所亦因報銷金額太低而態度冷淡,導致產婦求醫選擇有限。


美聯社報道,許多女性懷孕時都會加入「產後醫療補助」(postpartum Medicaid)計劃,但現有的60天保障期卻難以滿足需求,國會預算辦公室便曾估計,約45%產婦會在期限屆滿後失去保障。有見及此,首都華盛頓和23個州份自春季起(佛州和加州在今年5月開始),陸續將「醫療補助」的保障期限延長至產後1年,目前還有幾個州正計劃跟隨。
此舉同時得到民主、共和兩黨的支持,而由於少數族裔孕婦的產後死亡率偏高,總統拜登亦將相關政策,視為改善族群平等的重要環節。
專家解釋,女性產後數月可能出現抑鬱或其他健康問題,需要持續接受藥物治療,不少民眾對延長保障表示歡迎。凱撒家庭基金會(Kaiser Family Foundation)亦指,新政策「符合實際情況」。
但也有產婦坦言,自從新冠疫情後已有很多診所不再接受「產後醫療補助」,剩下的診所數量有限,病人往往等候至少2個月才可就診。非營利組織Commonsense Childbirth的創辦人約瑟夫(Jennie Joseph)批評,政府對產後檢查的補貼費用不足私營保險公司的一半,產後就診費至少需34元,報銷率過低已導致醫療機構卻步。
經濟學家安多斯也指,政府延長保障後會動用更多開支,在預算緊縮及經濟可能衰退的情況下,尚未加入行列的州份會相當猶豫。
聯邦衛生部長貝塞拉(Xavier Becerra)回應時強調,延長保障期能為成千上萬的產婦及初生嬰兒提供服務,政府也必須改善參與醫生短缺的問題,需要繼續致力增加護理人員。